2020年6月17日晚上,由李洪星工作室和商经学院、孔子学堂共同举办的第十二期明德论坛专家讲座《中国文化漫谈—感受传统文化之美》在莱芜校区孔子学堂举办。本期讲座以“中国文化寻源”为主题,由山东财经大学商经学院院长、教授、硕士生导师孙玉杰担任主讲,向我们讲述了中国文化的渊源及对当今的启示。商经学院部分领导、老师,李洪星工作室成员和部分18级同学参加了此次讲座。
孙玉杰院长首先请同学们思考了哲学层面的三大命题:我是中国人?我们中国从哪里来?我们中国要到哪里去?这三大命题正是国学之根本,对国学的介绍由此展开。洋务运动以来,东西方文化开始碰撞,国学的概念伴随着西学应运而生。从“国粹学”、“国故学”再到“国学”,一系列变化也与中国“传统扬弃”、“文化自信”再到“文明复兴”的思想转变相契合。国学是中国特有的学问,而孙玉杰院长认为,国学并不是一门学科,中国文化并不像西方文化那样可被定义的,其源远流长,历史悠久的特点造就了它独特的存在。中华民族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糅杂、文化脉络的延伸,使得国学多元丰富。
孙玉杰院长讲到中国体系化的文化。从最初的子学到《诗》、《书》、《礼》、《易》、《春秋》的经学,再到不断完善的四库全书,逐渐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国学体系。中国的学问更是经历了先秦诸子百家的“子学”、两汉的“经学”、魏晋的“玄学”、隋唐的佛学“禅宗”、宋明的“理学”再到清朝的“朴学”这样一个漫长的演变历程。孙玉杰院长由此引述,解读了趵突泉后的碑石中所积淀的丰厚国学底蕴,让在座的老师和同学们惊叹不已。
接下来孙玉杰院长向我们详细分析了“中国文化”这四个字。“中国”一词最早出现在《尚书·梓材》:“皇天既付中国民越厥疆土于先王”中,距今已经有三千年的历史。“中”字来自于祖先通过立表测影对疆域的认知,不断演化的过程中,还延伸出道德原则和执政理念,中庸之道更是成为了中国人特有的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。“国”字的概念,可以从孟子的“莅中国而抚四夷也”和孔子的“受之于天”“为政以德”窥见一斑,体现了国家对人民的信任与人民对国家的忠诚。文字的发明,使得人类走出愚昧,人类的文明迅速发展。孙院长讲到“文”的演变,特别向在座的学生们强调了蕴含在汉字中的“孝”文化,并对大家给予了极大的期望。最后一个“化”字,既有改易,造化之义,又有教行迁善之名。中国一直追求“化成天下”,将“追求大一统”和“化而包容”深深融化在文化血脉中。
疫情之下,更能凸显出东西方文化差异所造成的不同。相比于掩藏在西方权力民主平等自由下的问题频出,疫情面前一盘散沙,中国因文化统一形成的高度社会共识,团结一致,取得了巨大的成就。
最后,孙玉杰院长以“中国文化是我们的精神家园”结束了此次讲座。同学们聚精会神,讲座结束后,也都对中国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。商经学院党委副书记李洪星对本期讲座做了最后总结讲话:孙玉杰院长所讲的中国文化对大学生来说意义非凡,我们应该顺应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发展进程,实现中国文化的“化成天下”。
山东财经大学商经学院
李洪星工作室
2020年6月18日